找到相关内容8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欲望的压抑与纾解

    欲望的压抑与纾解  /传道法师 口述  有很多佛教徒对欲望都不会处理,这是很糟糕的事。曾经有一个台中来的女生,她来的时候吃不下饭,只能靠流质的食物下咽,后来我终于了解她的痛是心病,一天,我就问她:“你结婚了,夫妻生活如何?”“我们夫妻感情很好啊!”“我不问那个,现在我知道你病在那里。”我说:“欲不是生死烦恼的根本,欲有正法欲、善法欲和恶欲,求而不得其正才是恶欲,原始经典不说“欲”是不好的,学佛...

    传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4553134.html
  • 愿心

    所以急需去除恶欲、引生善欲,善法的欲望就是把恶欲横流进行疏导,生命的动力依旧,生活的灾难免除,心灵的本质彰显,人生的境界升华。然后,从自我为中心的善法欲继续超越,最终达到了愿望的高峰,也就是不再以自己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567975.html
  • 现代学佛者最亟需的志神(一)

    意思是说,相信某种事物,就会对该事物生起特殊的好乐心;如果一个人对好事发生热切兴趣,马上就会尽心尽力去敞,而且想做得真实完美,这就是善法欲的推动力。学佛法有此善法欲的推动、提激,向上向善的心力就一天天强大起来,能抵抗而不受烦恼困扰。但是,把它用错了,对罪恶也信喜好乐,就会招致大苦恼。所以,学佛法如能以智力引发而运用善法欲,一切邪恶就会受到控制或消灭。我们既知道欲含有善恶二义,就不会以偏挟的主观去看它...

    释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4868544.html
  • 知出思出即脱出·耻混厌混顿断混

    新生活、健生命与宏(观)生死者,莫不这么试炼与苦践的!  为正法而立志修学的若僧若俗,念头上的善法欲,化融(胜过)了一般的神我爱,善法欲中思悟、进发得迈步入(道)轨;道,成为眼光中的新力能、净境界、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0769214.html
  • 佛教的人生欲望观

    和社会需要,获得禅悦、法喜、解脱等高级满足的需要或欲望。出世间五食可包括马斯洛所说自我实现和超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根本,及弗洛姆所说超越、寻根需要,而更有这些需要中所没有的内容。   贪欲与善法欲  ...的相(如美人之美等)起不符真实的执着,从这种执取生起想要得到的欲望。由欲望产生如何得到所想望东西的种种寻思算计,由此而“思慕愁忧”,“身心热恼”。   欲并非都是有害的,有益的“善欲”、“善法欲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4151943.html
  • 大乘四念处与南传四念处

    何等为二?   一、胜;二、劣。   云何“胜缘”?谓正法增上他音,及内如理作意。   云何“劣缘”?谓此劣缘乃有多种。   谓若[一]自圆满、若[二]他圆满、若[三]善法欲、若[四]正出家、若...嗢柁南曰:“自他圆满善法欲、戒根律仪食知量、觉寤正知住善友、闻思无障舍庄严。”   谓若[1]自圆满、若[2]他圆满、若[3]善法欲、若[4]戒律仪、若[5]根律仪、若[6]于食知量、若[7]初夜后夜常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440292990.html
  • “声闻地”之“资粮论”的三重结构

    atmasampad)、若(2)他圆满( parasampad)、若(3)善法欲(kusalodharmacchandah )、若(4)戒律仪(...30-39b7) “谓此劣缘乃有多种。谓若(1)自圆满、若(2)他 圆满、若(3)善法欲、若(4)正出家、若(5)戒律仪、 ...

    释惠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3245920.html
  • 吕澂对佛教积极人生论法理的探讨

    缘起”   在吕澂看来,佛家对于宇宙人生的基本看法,始终贯穿着对“向善意欲”的积极追求。但积极人生论的确立,必须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给予令人信服的分析论证。人为什么会有“善法欲”?所谓的“人生正向”能否...才会有顺理成章的一切行为;最后完成空性体认,达到完全清净的地步。这正属佛家理想的究竟处”[17]。可见,受用缘起论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的真相,同样为追求“善法欲”的人生正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。   四、...

    刘成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1751292.html
  • 《长阿含经》的【三学•定型句】

    。……云何名为:说正法教?谓即如是诸佛世尊出现于世,哀愍一切诸声闻故,依四圣谛宣说真实苦、集、灭、道无量法教。  【3.善法欲】经文:  若居士、居士子及余种姓,闻正法者即生信乐,以信乐心而作是念:我今在家,妻子系缚,不得清净纯修梵行;今者宁可剃除须发,服三法衣,出家修道。  此段要义,在于生起出离之心,《瑜伽师地论》说:  云何善法欲?谓如有一,或从佛所或弟子所,闻正法已,获得净信。得净信已,应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547812.html
  • “分别”与“执著”

    “分别”与“执著”  /释显如  “分别”的梵文有几个语源,它的主要意义是指对境界的认知、回忆、想像和推理判断。就像“欲望”有“善法欲”和“恶法欲”,“分别”也有善分别和恶分别,如说“分别善恶”、“分别法义”,是好的意义,“遍一切处行大慈心,饶益众生,离诸分别心──无相故,所得果报胜前果报”,则是指不好的意思。但不好的意思是指认知之后所产生的歧视、差等的心理或“执著”。修行要去掉的是“分别”所生...

    释显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552818.html